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明清时期江右商的宗族教育— — —江西流坑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6-01-18浏览量:

明清时期江右商的宗族教育

— — —江西流坑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徐雅芬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江西乐安县流坑村董氏宗族的个案凸显了明清时期江右商宗族经济和宗族教育间的互动关系。商帮经济的形成, 促成了宗族教育的发展, 而宗族教育的发展, 又推动着商帮经济走向繁荣。但是, 商帮经济在为宗族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的同时, 对宗族的科举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致使在宗族教育发展的同时, 科举业却呈现衰落的趋势。

关键词: 明清时期;江右商;流坑村;宗族教育;商帮经济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433X(2015)02- 0044- 04

明清时期, 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尤其是明末至清代, 由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和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封建经济逐步向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经济过渡。在这一经济过渡进程中, 在全国范围内, 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特征的十大商人集团, 即所谓“商帮” 。这些商帮大都由商业宗族构成, 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他们在对封建末期的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 也给宗族教育带来了深刻变化。近年来, 已有学者考察了“十大商帮” 中晋商、 徽商、 闽粤商、 江浙商等的宗族教育 ① , 而对于其他商帮的宗族教育则较少涉及。本文试以江西乐安县流坑村董氏宗族为个案, 阐述明清时期江右商的宗族教育, 进而探讨商帮经济和宗族教育间的互动。

一、 流坑村社会文化与宗族教育传统

流坑村坐落于江西中部乐安县丘陵山区的一个盆地, 是董氏单姓聚居的一个大型村落, 现有村民4500 人左右。发源于东南山区的乌江, 环绕该村,向西流经永丰恩江, 至吉水而汇入赣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 这条江是流坑村联结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 -942), 董氏先祖自乐安县东北的宜黄县徙居此间, 垦荒拓殖。靠着辛勤的经营、 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对宗族教育的重视, 流坑董氏家族愈益壮大, 宋代时渐成为科甲联中、 仕宦众盛而雄于江右的巨家大族。流坑村因董氏家族历史发展悠久, 历千年而聚居一村, 且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农村的耕读文化, 而有“千古一村” 之美誉。

北宋初年, 天下甫定, 朝廷为加强中央集权, 偃武修文, 大开科举。董氏第 3 代祖先董文广率先涉足科场, 并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明法科中选。因年事已高, 三调官皆不赴。又宋庆历四年(1044)以前, 各州县尚无官学, 士人受教育主要靠家塾私庠, 文广在与胞弟文肇商议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