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票号博物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best365.com >> 晋商与票号博物馆 >> 正文

博物馆展品介绍

日期:2015年11月30日

辽代也曾自铸钱币,种类不多,系年号钱,比较典型的有天禄通宝、保宁通宝、统和元宝等。西夏所铸钱币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类,史籍记载较少,只能从钱文进行推断。继辽而起的金带铸钱少于辽,但大定、正隆钱的铸量较大。

元朝的货币以钞为主,铜钱的铸量少于前朝,甚至仅具有象征意义。元朝官家所铸钱币,主要有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大元通宝等十数种。元朝农民起义始终不断,农民政权所铸的钱币工艺精美、文字飘逸,反映出农民政权的经济状况确占优势。元朝的金属货币是在元初期铸造,元仁宗即位(1312)后停行铜钱,此后四十年中政府坚持使用纸币,但民间仍私下流通铜钱。元朝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完善的纸币制度的国家,忽必烈即位(1260年)后即发行中统钞,这是元朝的主导货币,一直流通到元朝结束。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发行了至元钞,同时政府颁布了《至元宝钞通行条画》14款,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纸币的单位名称、发行准备、法偿能力、发行倒换等一整套纸币流通的组织管理原则,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币值条例。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发行新的至正交钞。元后期纸币严重贬值,引起了通货膨胀。

明朝的商品和货币经济都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货币发行和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明太祖朱元璋在1361年始铸大中通宝,1368年建元洪武后,在各省设宝泉局,与中央宝源局同铸大中、洪武通宝五等钱,并规定五等钱的重量依次自一钱至一两。明朝时称本朝官铸的铜钱为“制钱”。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各铸局停设,初时准铜钱与宝钞并用,定宝钞每贯合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宝钞四贯合黄金一两。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政府兑换宝钞。洪武二十七年,完全禁用铜钱,此后四十一年中皆禁钱流通。永乐、宣德两朝铸永乐宝钱和宣德宝钱,铸量很少。宣德后又有六十六年未铸钱。弘治年间,纸币名存实亡,弘治十六年(1503)开铸弘治通宝钱,流通了130余年的纸币制度宣告结束。明中叶,白银取得了主要货币的地位,制钱也开始恢复流通。大宗交易用银,小额交易用钱,政府用银,民间用钱,银钱并行。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西安也曾铸造货币名为永昌通宝,张献忠则在四川铸大顺通宝钱。残存的南明王朝有四个政权铸造过钱币。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货币以银为主,以钱为辅。这是银钱兼行的货币制度的巩固与完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钱币铸行制度最为完备的时代。清代统治者在总结历代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不仅对纸币的发行持谨慎态度,而且采取严格控制制钱的铸造与发行的政策。清代的钱币制度较为稳定。清朝的钱币大体上分为五类。一是后金钱,爱新觉罗.奴尔哈赤于1616年即汗位,是为金太祖,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铸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钱。162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即位,铸天聪汗之钱。二是制钱,从顺治到宣统,共铸十一类通宝铸币,皆以年号加通宝二字构成面文。三是清代大钱,是大额当值钱,是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后,国库空虚的形势下于咸丰初年推出的,同治、光绪两朝也曾铸过大钱。四是新疆红钱和西藏银钱,从乾隆起,清庭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新疆钱币以紫铜为币材,钱呈红色,因此称为“红钱”,背文除用满文外,还用维文。乾隆五十八年(1793)西藏铸造银钱,面文汉文“乾隆宝藏”,以纹银铸造,分大中小三等。五是在西南明降将吴三桂等三藩王铸造的三藩钱。清末光绪年间,因铜材短缺,毁钱取铜的事情多有发生,市场通货日渐减少。1900年,在李鸿章主持下,广东省首先造出了光绪元宝当十机制铜圆,人民乐于接受使用。二三年间,各省均设局开铸,铜圆大行,取代了旧有的方孔圆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