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票号博物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best365.com >> 晋商与票号博物馆 >> 正文

博物馆展品介绍

日期:2015年11月30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创制和实施了一整套的大一统政策,货币制度也进行了统一。《史记.平准书》称:“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志》的记载与此大体相同。秦朝在货币制度方面的统一有三,一是统一了货币的名称和种类,规定了上币、下币二等制;二是统一了货币的形制和单位,秦朝在战国秦半两的基础上将其推行到全国范围内,“半两”既是面文,又是纪重,秦始皇时代铸半两钱重达8克,先秦的半两大部分重4克左右,自此,圆钱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制,沿用了两千多年;三是政府垄断货币的铸造权,第一次从制度上禁止民间私铸。秦朝的半两钱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制度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秦末汉初的楚汉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史记.平准书》)秦钱重难用,不适应汉初低水平的经济。刘邦在起兵时,为筹措经费,开始自行铸钱,虽用秦半两之名,实际重量为三铢左右,在其控制范围内,强制与厚重的秦半两等同使用,并允许民间自铸轻钱。这种方法虽收一时之效,却带来无穷后患,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米至石万钱,马一匹百金”。(《史记.平准书》)半两钱越铸越小,时称“荚钱”,如榆荚也。有的荚钱径不到1厘米,重不足1克,并有随手失落粉碎的缺陷。高后二年(前186年),吕氏集团改行“八铢钱”,面文仍为“半两”而重八铢,且禁民私铸。但不能防止恶钱泛滥。新钱行用不久又逐渐减重,高后六年,改行“五分钱”,这是一种穿孔极大的钱,初时还较规整标准,后越铸越轻薄。至汉文帝时,改铸四铢钱,其文仍为“半两”。在不参杂、不减重的条件下,允许人民自铸。而实际上由于技术上和铸钱为牟利的原因,参杂减重的情形经常出现。有些地区还铸有铁质四铢半两,是中国最早的铁钱。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政府收回四铢半两铸造权,不许私人铸造只留郡国铸造,自此,铸币权为官府所专有。武帝继位后,推行大一统政策,开支浩大,财政匮乏,币制的改革最为频繁,前后共有六次。至元鼎四年(前113年),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统一形制的五铢钱,式样统一,铸工精美,百姓称便,成为两汉五铢钱的定式。

西汉末年王莽当政时,也多次改革币制,这是中国货币制度极度紊乱的时代。王莽的本意是通过发行大量不足值的货币来搜刮天下财富。大钱是一种没有信用的信用货币,为避免与新钱兑换时的巨大损失,民间盗铸群起,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王莽时代的货币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布、大布黄千,还有一些珍稀货币。式样也十分奇特,铸工精美,为收藏佳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