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聊城商业

发布时间:2016-01-25浏览量:

·109·

史 学 月 刊 2015年 第 3 期

·经济社会史·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聊城商业*

———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许 檀

[关 键词] 清代 ;聊 城 ;商 业 ;山 陕会馆 ;集 资 ;抽 厘率 ;经 营额

[摘 要] 聊城是清代中叶山东运河沿线的重要转运码头 ,经 由该城转运的商品以绸缎 、布 匹 、皮 毛 、纸 张 、茶 叶等为大宗。绸缎 、纸 张 、茶叶等南来商品的转销范围大致 包括鲁北 、冀 南 、豫 东以及山西 ;棉 布和皮 毛制品则为东昌本地所产 ,主要销往西北和口外 。依据会馆抽厘率折算 ,乾隆初年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 规模每年仅数十万两 ,嘉庆时增至一百 数 十 万 两 ,道光年间即便从低折算也达到 210 万 两。 全 城 合 计 ,嘉 庆年间聊城的商业规模已达每年200万 两 ;道 光年间以1‰ 的抽厘率折算为300万 两 ,若 以0.3‰ 的抽厘率 折算则高达 1000万 两。

聊城位于山东西北部,滨运河,明清两代均为 东昌府治。 明代永乐年间会通河成,聊 城借运河之 便很快成为“商贩所聚”之 处①。 万历 《东 昌 府 志 》记 载:“聊 城 县 为 府 治,居 杂 武 校,服 室 器 用 竞 崇 鲜 华……由东关溯河而上,李海务、周家 店居人陈椽其中,逐 时营殖。”② 东关之外是该城最重要的商业 区。清代聊城商业进一步发展,山西人李弼臣《旧米市街太汾公所碑记》记言:“聊摄为漕运通衢,南来 商舶络绎不绝,以故吾乡之商贩者云集焉,而太、汾两府者尤夥。自国初至康熙间来者踵相接,侨寓旅 舍几不能容。有老成解事者议立公所,谋之于众,佥 曰:善。 捐厘醵金,购 旧家宅一区,因 其址而葺修 之,号曰太汾公所。”③太汾公所为山西太原、汾州二府在 聊城经商者所修建。 据说清代各省商人在聊 城建有山陕、江西、苏州、武林等八大会馆 ④,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山陕会馆一处。

山陕会馆坐落于聊城东关外运河西岸 ,坐西朝东,背城面河,为山西、陕西二省商人集资兴建。该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3311平方米,其 建筑有山门、过 楼、戏 楼、钟 鼓楼、南 北看楼、南 北碑亭、关圣帝君大殿、财神大王北殿、文昌火神南殿、春秋阁、望楼、游 廊以及南北跨院等⑤ 。 会馆的 南北碑亭和后夹道保存有一批该会馆创建 、重修的碑铭,笔 者于 1994 年、1997 年两次赴聊城考察,陆 续抄录了这些碑文⑥,并利用其中的一 部分做过一点粗浅分析⑦。 近年来,陆 续有学者对这批碑文资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华北城市结构与市场层级”(12BZS069)。

① 张廷玉等《明 史》卷 八一《食 货五》记 ,永 乐“二 十一年 ,山 东巡按陈济言 :淮 安 、济 宁 、东 昌 、临 清 、德 州 、直 沽 ,商 贩 所 聚。 今 都 北平 ,百 货倍往时”(中 华书局 1974年 版 ,第 1976页)。

② 万历《东 昌府志》卷 二《风 俗》,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 ,第 32页 。

③ 许檀编 :《清 代河南 、山东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年 版 ,第 353页 。

④ ⑤ 竞放主编 :《山 陕会馆》,聊城地区新闻出版局 1996年 版 ,第 3、9页 。

⑥ 这批碑文计有 :乾隆八年买地碑 、乾 隆十一年《山 陕会馆碑记》、乾 隆三十一年 《山 陕会馆重修戏台建立看楼碑记 》、乾 隆 三 十 七年《重修山陕会馆碑记》、乾隆四十二年众号捐款碑 、嘉 庆十四年 《春 秋阁碑文》《山 陕会馆众商重修关圣帝君大殿 、财 神 大

王北殿 、文昌火神南殿暨戏台 、看 楼 、山门并新建飨亭 、钟 鼓楼序》和 《会 馆大工告竣碑记序》、嘉庆十五年历年进出银两账目 碑 、嘉 庆二十二年《山陕会馆接拔厘头碑记》、道 光三年众号厘金碑 、道 光二十五年 《重 修山陕 会 馆 戏 台 、山 门 、钟 鼓 亭 记 》、道 光二十五年一应使费碑 、同 治四年《山陕众商会馆续拔厘金 碑记序》、同 治六年众号乐输银两碑 、光 绪 二 十 年 《重 建 山 门 外 石 栏杆序》碑 等 ,共 16通 ,均 已收入拙编《清 代河南 、山东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第 271~352页)。

⑦ 许檀 :《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版 ,第 183~188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