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纪念仁师孔祥毅先生
杨志勇
2017年9月27日
老师驾鹤西去,悲痛之余,写了一点回忆,重温下与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以纪念这位敬爱的、却再也不能看着学生成长的好老师。我07年到太原工作,至今整整十年。回想这十年,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从开始入门研究晋商历史宝藏,到完成金融史博士的专业训练,再到现在基层挂职锻炼中对商人、对金融的近距离观察,每一阶段取得的进步都与他们有关,但其中对我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孔老师。这十年,和老师从认识、相熟到相知,有太多的时刻让人难忘、太多的感动需要铭记、太多的感谢还没来得及回报。这些难忘与感动源于老师身上的优秀品性,其中两点相信可以引起共鸣,我将其概括为:总是那么温和,总是那么敬业。
第一点说说老师的温和。那既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君子的修养,更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体现在老师的言行中、文章里。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很少见老师动气,也很少见老师埋怨别人,他总是那么平和、包容,曾经温暖了多少学子的心。相处久了,又如同一股甘泉,缓缓润解着我们鲜衣背后固化的自卑、自负、急躁与激进。就拿自己来说吧,第一次见老师之前,大师、教授、博导、财大书记等一系列的名称曾让我这个刚进财大的新人简直不敢直视,等第一次见了老师之后却如沐春风,倍感亲切,毫无不适之感。认识老师后,老师的宠辱不惊,恕人恕己,又让浮躁的我内心深处生起多少自愧与反思。做人温和,做学问也如此,老师的文章读起来既不失之偏颇,也不浮华连篇,文如其人,温厚谦润,是我们读书求学的目标所在。老师的温和中还联结着其他优秀的品质,如善良、节俭、谦让与自律,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正能量。君子温如玉,老师的温和带给我们美德与智慧,让我们的人生幸福圆满,此谓之祥。
第二点说说老师的敬业。这方面老师留给我们的首先是一个勤字,好多同学都见过老师家里的读书卡片,整整四五个大抽屉里,分门别类、密密麻麻,记载着老师当年的用心与用力。还有退休之后的自学电脑、PPT课件制作,老师用勤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眼中的不可能。其次是一个责字。责任感在老师身上体现的非常突出,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每一个PPT,每一次师生交流,都饱含着强烈的责任心,相信大家对此都记忆犹新,如在昨日。特别是今年的博士生答辩,老师在已经行走不便,需要坐着轮椅进出的情况下,仍坚持到最后,用自己的行为再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课。敬业之深,目睹者无不动容。最后是一个真字。做学问求真是老师一贯的态度,他对学生、对学术向来没有门派之宥,只相信实践出真知,经常教导我们要关注专业的最新理论动态,关注时代的发展脉搏,并鼓励我们要找各种机会向业内名师请教。
读书育人做学问最难的是坚持二字,老师用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勤字,此谓之毅。就我个人而言,还想借这个机会特别感谢一下老师曾经的指引与栽培之恩。老师后期学术研究侧重金融史,我在他学术思想最成熟的阶段成为他的弟子,跟随他进入中国近代金融史研究的大门,于我来说真的十分幸运。因为史学的视角是多面的、感性的,让人觉悟、给人智慧的。它能让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客观公正的视角。这种理性、客观思维方式的培养,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让我在物欲纵横的今天找到了一座足以安心的“精神家园”。
老师如玉,温润而晶莹,兼有品性和智慧。他生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人生模范,现在他走了,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永远不朽,老师永远在我们心中。
杨志勇:男, 41岁, 山西临县人。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专职研究人员,目前在山西广灵县挂职扶贫,任副县长。2011年--2014年师从孔祥毅先生就读best365网页版登录金融学博士。